发布于2020年06月16日 今日点击量:1 总点击量:1750
加入收藏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尊崇于天地自然,法道于天地自然,是几千年来华夏文化的基本道统,也是国人对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哲学史观。易经的诞生发展基于此,中华孝文化渊源于此。天地人之间是整体依存的,天地生而后孕育了人,人乃天地之子天地之贵,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万物尤以人为贵。这是传统的理念。以“易”文化为代表标志的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方兴未艾,之所以有如此生命力,我们文化的根基内涵是完整且科学的,是客观实际的现实的,是符合人类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一致的。
一直以来列祖列宗们古圣先贤们敬天法祖,遵从自然。尊重敬畏于天地自然,顺从符合于自然规律,于天地谐和,珍爱生命而后有爱,是为仁者。仁者爱人始有孝,父母之生养之德犹如天地之大德,父母就是天地。推而及至祖辈先古。所以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个基础的东西就是自然而然的效法与传承我们的传统,这是我们文化非常优秀非常有生命力的一面。孝之本在于顺在于和,是顺从、是尊重、是敬畏、是和谐、是包容、是让被“孝”者舒适,否则无孝。“仁爱”、“孝道”都源于自然之道,是光明大道。敬天爱人也就是敬畏天地而后爱人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成是我们的文化核心内容“仁爱”和“孝道”都源自于天地之心自然之道,是我们古圣先贤几千年贯彻践行“天人合一、法道于自然”的结果。伏羲、周文王如是,老子孔子亦如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为我们奠定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根基。而我们今天认知未知的世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仍然走在“天人合一”的继续探索之路上。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现实主义文化,也可以说成是实际主义的文化。其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注重人文素质修养,也就是说特别注重于个人文化素质修养的塑造培养提高。这应该是几千年留下的一个传统。朴实地说就是最注重的是学做人,也即俗话说的先做人后做事。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传统文化重要的特色就是注重对人的评价,看一个人首先把价值观的认同放在第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传统的国学教育就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以人之“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是典型的圣人之学圣人之教。因此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也就成就了以仁德亲孝为核心的人文道德体系。继而也就形成了“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文人志士的精神追求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情怀。
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立足点、落脚点都在“人”,在以人为本,在个人道德精神、文化素养的塑造提高上。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建设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体系、社会道德体系至关重要。于国于民、于自己于社会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国家社会而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个人而言,学习掌握了解传统文化,能够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改善自己人生际遇和事业发展,乃至改善家庭境遇人生命运。
而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逐步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大的格局讲,整个地球人类也就成为了命运共同体。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也将超越国界和地域,而是为全人类去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去为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谋太平谋福祉。
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我们耳熟能详,很多人天天朗朗上口,但不解其意,所以我就撰此文简要的解析了一下概义。今天我们学习这“横渠四句”,还是有很多不正确的理解认知。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不要断章取义地认为天地无心,为天地立心,或者认为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故予以立人心。这都不全面或正确。应该将这二句合起来理解,为天地苍生民众立心立命,天地有无心人之为人岂可知之,人既然无知于此何以能定论天地无心,何况天地无心何以有天意有天命,天地自然无心则何以有道。老子毕生研习道德终著成道德经,我们学习传承了两千五百多年了,老子的道德经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法道于自然”,把话说的直白一点老子讲的道就是天地自然之道天地自然之心。今天我们这么认知,简直是可惜老子了,也冤枉老子了。古文这种惯常的表述追求了简练却容易给人造成误解,我举个例子,如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去理解难道就可以解释为智者不乐山仁者不乐水的截然不同的二分法吗?张载的原义今天无法考究,考究此也无实际意义,重要的是我们也不要犯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错误,拿张载或者哪位古圣先贤的片言只字来断章取义说理。二是“继绝学”,理解为灭绝之学或者中断之学可能都不太合适,为什么不理解为卓越之学优秀之学呢。用今天的话说,继绝学就是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学习此四句不要本本主义,要以发展的眼光去思考去理解,要与时俱进,我们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目的就是要为华夏民族立精神魂魄,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同时也要为全人类发展谋出路谋福祉。
需要指出的是何以立心立命以何立心立命,唯有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事业职能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广大的知识分子文化教育工作者是主体,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是重要主体。人本精神,人本信立,而立心立命的内涵就是穷天地自然之义理,确立人之精神和信仰,以人心的养成,人性的塑造,人信的确立为使命,以建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和社会文明道德体系为追求目标,为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谋出路,为人类精神灵魂寻找家园。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持续渐进的过程。这才是我们学习这张载四句的主旨核心,是今天知识分子尤其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很多学国学的学传统文化的抑或是搞哲学的大家大师,学到最后心里装的全是什么人权自由民主法治等等这些,这与满嘴的仁义道德的人好不了几成,把方向都搞错了,完全脱离了大道,脱离了自身本职责任和使命担当。怎么不去效法一下古圣先贤老子孔子们呢,他们才是真正的人类精神文明的卫士,是人类思想灵魂的建造师。
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扫码关注“一品文宣”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品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点击网新闻自媒体,不代表点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