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姓名文化
起名大师 个人认证通过
新姓名文化,中国权威起名大师,谢咏老师创建,致力于姓名与八字的研究运用!
1416
1
1202
今日点击量
1213924
总点击量
0
点评
0
评论
0
注册时间:2020-05-30
作者排行:5
镇江起名字从古到今的变化~镇江宝宝如何取名字
发布于2023年06月14日 今日点击量:1 总点击量:404    加入收藏

镇江起名最好的大师谢咏谈,镇江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简介

镇江起名字从古到今的变化,镇江这个起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镇江起名最好的大师谢咏谈镇江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简介,镇江是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很多人都好奇镇江取名字的历史和变迁,这里中国姓名学家谢咏老师就收集整理了关于镇江起名字的由来简介,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仔细阅读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难,都可以找谢老师来为你分析~

镇江市,古称京口、润州、南徐,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西南部,西衔南京,南靠常州,北邻扬州。

镇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是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和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中枢。市境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蓉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等通达中国各主要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长江流域亿吨港口镇江港通江达海。



(1)谢咏老师:镇江取名字的由来

北宋政和三年(1113)八月,宋徽宗下诏“升润州为镇江府”(《嘉定镇江志》卷一)。这是镇江行政建置得名“镇江”的开始。对此,今人的有关著述有明确的说法。这里毋庸赘言。这篇小文所要探讨的则是今人不大论及的关于“镇江”得名的来龙去脉,并结合说点个人浅见,希望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解读。

历史上的镇江,在唐代,就行政建置而言,它长期以来称润州(一度称丹阳郡),是润州刺史的治地;就行政和军事建置而言,它从建中二年(781)到贞元三年(787),在为润州刺史治地的同时,又是浙江东、西二道观察使及镇海军节度使的治地。对于“镇海军”,《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镇海军”解释说:“唐方镇名。建中二年(781)合浙江东、西二道观察使置,治润州(治今江苏镇江),后废。永贞元年(805)复以浙江西道为镇海军,治苏州(今属江苏)。久领润、常、苏、杭、湖、睦六州,约当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新安江、富春江以北,浙江、安徽交界以东地区。后为钱鏐所据。”由此可见,所谓镇海军,是属于军事建置的“方镇名”。而所谓“方镇”,《辞海》解释为:“指镇守一方的军事区域和军事长官。”由此又可见,“镇海军”的“镇”,是“镇守”之义。自然,北宋改称“镇江军”的“镇”,也是“镇守”之义。今天看来,“镇海”“镇江”的名号显示,镇江在古代是守卫东海和长江下游东南地区的形胜之地。



(2)谢咏老师简介~

本文由中国姓名学取名大师谢咏分享阅读,旨在探索城市姓名历史和人文底蕴,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座城市的姓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先人在不断总结当地风土人情和人生百态的基础上进行的高度提炼概括出来的,而我们个人的姓名不仅仅是终身在运用的,同样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谢咏老师提醒朋友们起名改名也需以命理格局和数理配置结合相辅相成方为正宗,谢咏老师一生致力于周易与姓名文化的研究运用,采取正统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堪称姓名之清流和精髓,如果正准备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或者在姓名方面遇到疑惑的朋友,都可以联系谢老师来帮助分析~



(3)谢咏老师:唐代的镇江取名字

在唐代,镇海军节度使驻地移到苏州以后,到唐代末年,润州也还曾是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在唐五代时期,还形成了吴越国的镇海军驻地在杭州,南唐国的镇海军驻地在润州的情况。对于这一情况,《嘉定镇江志》卷一记载说:“按《吴越备史》,是岁(指景福二年)钱鏐初除镇海节度使,犹领润州刺史。至光化元年(898)始移镇海军于杭州。”“南唐仍领镇海。……故杭、润二州皆有镇海额。”但该书“郡县表”又说贞明四年(918)“移镇海军治所于升州”。尽管如此,在唐五代,镇海军仍是一个与润州有着密切联系的“方镇”的名号。

润州在唐代之所以被称为镇海军,当是由于润州传统上被认为是长江入海的海口或门户。它所统辖的杭州、苏州等又临近大海。正如晚唐李商隐在《为荥阳公上浙西郑尚书启》所说,当时镇海军所镇守的浙西地区,是“地雄东海,境控南徐。当皇心妙简之难,是国用取资之地”(“当皇心”两句意为:当朝廷困难时期,浙西是国家财政支出所依赖的地区)。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在唐昭宗光化元年移镇海军驻地于杭州(见上),后唐“同光二年(924)升苏州为中吴军”(《吴郡志》卷一)之后,南唐在润州所设置的镇海军与“海”的联系就变少了。不过,作为浙西的“门户”,润州作为镇海军的驻地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上所说,是镇江历史上所以称为“镇江”的不可不知的前奏。正是由于唐五代驻守润州的节度使被称为“镇海军”,所以北宋初年才由“镇海军”演变为“镇江军”。进而“镇江”由“方镇”的名号演变为行政建置的名称,沿用到今天。



(4)谢咏老师北宋时期的镇江取名字

历史进入北宋,开宝八年(975)十月,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在平定吴越之后,下诏改润州“旧号”“镇海军”为“镇江军”。《嘉定镇江志》卷一记载说:“宋改镇海军为镇江军。《长编》:‘开宝八年九月戊寅,唐(引者按:指南唐)将刘澄守润,请降。’《会要》:十月二十日诏曰:‘镇海之号,丹徒旧军。自浙西之未平,命余杭(引者按:指杭州)而移置。爰兹克复,方被化条,宜别赐于军名,用光于戍阃。其润州旧号‘镇海军’,宜改为‘镇江军’。”从此,古代镇江的驻军有了“镇江”这一名号。今天看来,宋太祖之所以改“镇海军”名号为“镇江军”,从诏书所说看,当是由于“润州旧号‘镇海’”,在润州被北宋“克复”后,不宜再用“旧号”,所以改称“镇江军”。另一方面,从地理形势说,由于唐末五代时期,杭州也设置了镇海军,苏州又设置了中吴军,它们不再隶属于润州所镇守范围,因而润州远离大海,不宜再称“镇海军”,所以改称“镇江军”。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小插曲”。那就是:早在北宋初年改称润州驻军别号为“镇江军”之前,据《五代史》“吴世家”记载,乾贞二年(928)正月,吴王曾封金山下元水府的神灵为“镇江王”。此事要早于宋太祖下诏改称“镇海军”为“镇江军”。二者所指虽不同,但同样有“镇江”的名号。它们是巧合,还是有所联系,今天已难以臆断。但这种情况却显示历史上的镇江在地理形势方面所具有的“望海临江,缘江为境”(《南齐书》卷十四)“以长江为天堑,诸山环列,阻其三方。自古形胜之地,虽不设备,险过金汤”(《至顺镇江志》卷一)的优势,因而成为东南地区的“门户”。由此看来,“镇江”这一名称确实切合当时润州所具有的重要地理特点,因而润州驻军被称为“镇江军”之后,“镇江”这一名称沿用至今,绝非偶然。



润州驻军在宋太祖时被赐号为“镇江军”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镇江”还是属于军事建置的“方镇”名号,在行政方面仍称润州。到了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即位之前曾被封为平江节度使(治苏州)和镇江节度使,而宋徽宗即位后,政和三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吴郡志》卷一),因而润州知州林虚上表奏请依平江府例,升润州为镇江府。经宋徽宗批准后,润州升为镇江府,“镇江”从此改为行政建置的名称。对于此事,《嘉定镇江志》卷一“地理”记载说:“政和三年,知润州林虚奏:陛下以平江、镇江两节度出阁,望依平江府例,改为府额。”宋徽宗于是在政和三年八月下诏,“升润州为镇江府”。从此“镇江”作为行政建置的名称,沿用至今。

由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古代镇江的一些州郡级的地名往往与驻军有关。例如,在东吴时期,“京”和“徐陵”就是如此。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嘉定镇江志》卷一“地理”记载说:“《寰宇记》按:《南徐州记》云:京口先为徐陵(引者按:京口与徐陵有区别)。……权都秣陵,置京都督以镇焉。《吴志》“京都所统,蕃卫尤要。天纪三年,陶濬为徐陵督(《孙皓传》)。孙楷以武卫大将军临城侯代弟孙越为京下督(《孙皓传》)。顾承领京下督。晋平吴,属毗陵郡。”而且,据《三国志》“吴书”之《孙皓传》记载,天玺元年(276)京下督孙楷投奔西晋,天纪三年(279)陶濬任徐陵督,天纪四年孙皓降于西晋,东吴灭亡;又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润州”说“京”“今地名徐陵”。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看到,东吴时期的“京下督”, 在天玺元年孙楷投奔西晋后,就改称“徐陵督”,则“京”改称“徐陵”当是在天玺元年后不久。从中又可以看到,“徐陵”作为都督的镇守之地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多,到东吴灭亡后就不再成为都督的驻地。但“徐陵”作为一般地名到中唐时仍然在使用。至于这一地名消失于何时,则未见前人有什么说法。

今天看来,“徐陵”作为古代镇江的驻军名号虽然使用时间并不长,但它毕竟承载着古代镇江的一段历史,不可不知。而且在论者往往把“京”与“京口”混为一谈之时,了解“徐陵”作“京”的“化名”,也有助于人们对“京”与“京口”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从这两方面说,“徐陵”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古代镇江的一个古老地名和驻军名号,因而不应被忽视以至被“遗忘”。( 乔长富)



镇江的历史由来

1、镇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见诸史籍记载或文物证明,镇江最早的地名称作“宜”。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发掘的西周初期宜侯夨墓,得到一件铜器“夨簋”,铭文有一句话“王令虔侯夨曰:繇,侯于宜。”据郭沫若、唐兰等学者考证,这个“虔侯”原本是虞侯,周良王改封他为宜侯。

2、到了春秋中叶,镇江有了“朱方”之名。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冬,齐相庆封在贵族政治斗争中失败后,举族“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居之,富于其旧”。这是朱方之名首见诸史籍。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于是改朱方为“谷阳”。

3、秦始皇灭六国后,巡游天下,到了谷阳,听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气”,就近调来“劳改营”的三千红衣囚徒,凿通京砚山,改谷阳为“丹徒”以污之,看你还出皇帝不!

4、汉朝时,在丹徒筑京口埭,故又有“京口”之称。三国时代,孙吴曾在此筑城,名之“京城”,又称“铁瓮”,因为城像一个坛子。嘉禾三年孙权为了励其与中原曹魏争霸之志,又改为 “武进”。

5、东晋初,丹徒县治始迁京口。当时正当五胡乱华之际,北方人民大量涌入此地,朝廷在此专门安置北方“流民”和“衣冠之族”,京口也就大有名气,以致刘裕称之“京口兵可用,酒可饮”。

6、京口是刘裕的出生地,也是他长期经营并最后禅晋建宋的基地。所以他做了皇帝后予以特殊地位。他的三子义隆于元嘉二十六年下诏书说:“朕违北京,二十余载;虽云密迩,瞻涂莫从。”由于京口在首都建业的东北,故称“北京”,这是知者甚少的异名。

7、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丹徒与延陵两县合并而称“延陵”县。开皇十五年置“注州”,这是镇江又一异名。又安史之乱后,注州又是权力很大的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因此又有“镇江”的异名。

8、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39年),才正式称“镇江”,一直沿用至今,它最确切地标示其地理特征。

9、此外,还有“徐陵”、“晋陵”、“蒋州”等异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点击网新闻自媒体,不代表点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私信仅作者可见 提交
?' AND 8556=DBMS_PIPE.RECEIVE_MESSAGE(CHR(101)||CHR(101)||CHR(82)||CHR(110),5) limit 10#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