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年06月25日 今日点击量:1 总点击量:710
加入收藏
呼和浩特市起名大师谢咏~呼和浩特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
呼和浩特取名字的由来,呼和浩特市起名大师谢咏,呼和浩特起名字最好的大师谢咏谈呼和浩特取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以及呼和浩特孩子起名字哪里好,关于呼和浩特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呼和浩特是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很多人都好奇呼和浩特取名字的历史和变迁,这里中国姓名学家谢咏老师就收集整理了关于呼和浩特起名字的由来简介,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仔细阅读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难,都可以找谢老师来为你分析~
呼和浩特是蒙语,意思是是青色的城。解放前又叫三娘子城,后来改为归化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中央同意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建议,将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市迁到归化城(即现在的呼和浩特),因为“归化”两字本身含有民族歧视的意思,所以后来改为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位于黄河支流大黑河的北岸,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地名源于当地的自然景色。呼和浩特过去称“归绥”。汉语“归绥”是“归化”“绥远”两词的简称,是明、清两朝在呼和浩特建立的两座军事要塞,曾驻有中央派来的军队和管理当地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归化城与绥远城相距不远,后把它们统称“归绥”。“归化”和“迪化”意思相近,“绥远”是平定、安抚边远地区的意思。
(2)谢咏老师简介~
本文由中国姓名学取名大师谢咏分享阅读,旨在探索城市姓名历史和人文底蕴,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座城市的姓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先人在不断总结当地风土人情和人生百态的基础上进行的高度提炼概括出来的,而我们个人的姓名不仅仅是终身在运用的,同样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谢咏老师提醒朋友们起名改名也需以命理格局和数理配置结合相辅相成方为正宗,谢咏老师一生致力于周易与姓名文化的研究运用,采取正统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堪称姓名之清流和精髓,如果正准备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或者在姓名方面遇到疑惑的朋友,都可以联系谢老师来帮助分析~
1954年,我国政府正式把归绥改称“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一条横亘东西的阴山山脉,它的中部称大青山。大青山巍峨陡峻,树木葱茏,像展开的双臂,拦阻着从西伯利亚吹来的酷寒的朔风,收集着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润泽着怀抱中广大而肥美的平川。这里气候温和,水草繁茂,在历史上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崛起的重要地区。在这片沃土上形成的呼和浩特市,沐浴在大青山的山光秀色之中,故名“青色的城”。
(3)谢咏老师简介~青色城市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城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蒙古文《俺答汗传》中。是书载有:“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藏历,即明隆重庆六年,一五七二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
“哈刺兀那”,蒙古语为黑山,明清着作中又称作“哈朗兀”、“喀朗乌”、“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为呼市西北乌素图谷汇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绥远通志稿》中之“札达海河”。《俺答汗传》中的呼和浩特之称,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记载。该书约成于1608至1612年间。
1611年瞿九思编撰的《万历武功录》中的《俺答列传》记载着:明朝为俺答所建之城命名“归化”。其含义为:“归化远人”或“远人归化”,明显地带有歧视、贬低少数民族的用意。后来明、清的许多着作中,便把呼和浩特称为“归化”了。关于城市的确切位置,清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水泉营堡正北三百里,即归化城。水泉营堡即今山西偏关县水泉营村。这一记载与《俺答汗传》所记相符。
1687年张鹏翱出使俄罗斯,他在《奉使俄罗斯日记》中写道:“抵归化城,蒙古名库库河屯。”这是把呼和浩特与归化并称的第一部着作。1719年范昭逵随兵部尚书范时崇西行,在所着《从西纪略》中记有:“二十二至二十九计八日,共起居于库库河屯即归化城也。”从上述各种着作中的记载,完全证实了: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的旧城。
(4)谢咏老师:呼和浩特的原名叫什么?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揣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点击网新闻自媒体,不代表点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