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起名大师谢咏老师~连云港取名字的由来和含义简介 连云港取名字的由来简介和历史,连云港起名馆哪家好,连云港起名大师谢咏老师谈连云港起名字的由来和含义简介,连云港是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很多人都好奇连云港取名字的历史和变迁,这里中国姓名学家谢咏老师就收集整理了关于连云港起名字的由来简介,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仔细阅读一下,假如你在起名改名方面遇到了困难,都可以找谢老师来为你分析~ 连云港绝对是中国最美丽的地名之一,秦统一中国后,在今海州设朐县,属东海郡。549年“东魏武定七年设海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海州”名称。 唐代以后,除元代一度称海宁州外,其余各朝基本上沿用“海州”。若按地名沿革规律,连云港市的市名应该称为海州市或东海市,甚至海宁市,但偏偏称为连云港市,这是为什么呢?连云港地名的产生要从陇海铁路出海口的建设说起。 (1)连云港市因连云港港口而得名 作为港口地名的连云港最早出现于1933年,而这一港口建设动议的提出则要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说起,1885年4月,孙中山自檀香山经日本至上海,他感到帝国主义控制下的社会黑暗透顶,非改造不可,于是北赴海州,一连巡游七八天,一面细察海口形势,一面思考如何发动革命(后来曾计划在海州发动革命起义)。正是这次海州之行,使他对海州在全国所处的战略区位有了认识。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放弃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致力于社会改革,振兴实业,发展社会经济。1919年他出版了包括《实业计划》在内的《建国方略》一书,《实业计划》是一份包括交通、商港、铁路、水利、钢铁、矿业、农业、灌溉、造林、移民等十大建设计划在内的近代中国第一份现代化蓝图,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主张,要在中国沿海建设上海、天津、广州3个头等港,海州等4个二等港以及9个三等港、15个渔业港。 (2)谢咏老师简介~ 本文由中国姓名学取名大师谢咏分享阅读,旨在探索城市姓名历史和人文底蕴,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座城市的姓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先人在不断总结当地风土人情,和人生百态的基础上进行的高度提炼概括出来的,而我们个人的姓名不仅仅是终身在运用的,同样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谢咏老师提醒朋友们我们自己的姓名也需以命理格局和数理配置结合相辅相成方为正宗,谢咏老师一生致力于周易与姓名文化的研究运用,采取正统命理之核心五行喜用神起名,堪称姓名之精髓,如果正准备取名或改名字的朋友,或者在姓名方面遇到疑惑的朋友,都可以联系谢老师来帮助分析~ (3)孙中山对海州港口的设想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按照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决定在原海州海边开辟海港,是年,铁道部核准了陇海铁路局在老窑(今连云港镇)建港的报告,10月10日成立了由总务、车务、工务、机务等组成的港务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就港口的名称向陇海铁路局提出了两个方案,一种是称“云台海港”,另一种是称“西连岛海港”。 10月26日,陇海铁路局局长钱宗泽给铁道部上了一道呈文,其中说:“本路东段正在积极兴筑,指日观成,所有海港名称关系地理、商业,颇形重要,亟应及时拟定,以免日久沿用俗名,致成习惯。查该港处有东西连岛,与西连岛紧相衔接,实为水陆联建交互之键枢,思义顾名,拟即称为云台海港或西连岛海港。” 11月11日,铁道部业务司给陇海铁路局回电复:“查此案经本司根据史地沿革,拟议有三:一、云台,原为贵路所拟;二、连云,以云台山、西连岛两名胜各择一字,假定所有民帆巨舶连云,言航交盛也;三、临洪,该港适处临洪口,以之定名,取义雄壮,声音既响,呼唤极便。上列者孰为适当,仍乞高明酌定赐复,俾便呈核颁行。”钱宗泽接电后,认为“连云”为港名较为合适,经广泛征求意见,认为“连云”含义较广; 1933年2月,经铁道部部长顾孟馀核准,连云港港名得以颁布。 由此可知,“连云港”最早作为港口地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该港处于云台山与东西连岛间,遂取云台山、连岛两处名胜之首字而成; 二是讨一个吉利的口采,希望该港建成后,“民帆舰舶连云,海运昌盛”。 (4)连云港的前世今生 1933年7月,连云港由荷兰治港公司承包开工,1936年竣工,当时共建成两座可供6艘3000吨级海轮停泊的码头以及相配套的生产设施,由于港口的建设,1935年1月,江苏省政府委员会第718次会议决定在连云港埠设置普通市,定名为连云市,当时成立了连云市政筹备处,在墟沟东门外办公,其水陆区域暂以临洪口以南,烧香河口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面积计470平方公里。日本侵略军占领连云后,于1939年8月设立“连云市公署”,1941年又先后称“东海县连云特别区”和“大海州市连云特别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江苏省政府设连云市,辖区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人。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在陇海线东段发动攻势,海州国民党军弃守西去,当时的滨海军区解放了今连云港市地区,并取新浦、海州、连云三地的地名首字,成立了“新海连特区”,下设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 1949年11月,新海连特区改称新海连市,撤销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下设数区和1个连云港办事处。 1950年5月至12月间,新海连市与东海县曾一度合并称新海县,下辖14个区和1个连云港办事处。 1952年,撤销连云港办事处,建立连云区。 196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0月1日启用新名。次年,复为省辖市。 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后,连云港市成为省辖市,辖有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及新浦、海州、云台、连云四区。 1996年8月,灌南县从淮阴市划属连云港市,2001年撤销云台区(原辖区分属连云和新浦两个区),从而形成今连云港市辖域格局。 (5)新时代的连云港 连云港港面向浩浩黄海,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江苏惟一的天然海港。山岛环抱,港阔水深,它所面临的海州湾,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灌河口,呈新月型,是典型的港湾型海域,古游水、古沭水等众多河流由此入海,海口形成许多天然港湾。秦代最早出现的古朐港,背倚朐山(云台山),面对连岛,因有前后云台山作为海上屏障,山环水绕,极富鱼盐之利,为当时惟一的对外开放门户,以后渐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誉。其广袤幽寂的沿海滩涂盐区在唐宋时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盐业中心。 历史上这里还曾经是苏北、鲁南粮油集散地和区域商贸中心。但宋代以后,黄河多次夺泗入淮,金元骑射民族轮番侵扰,天灾人祸不断,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连云港丧失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禀赋。当鼓角铮鸣已经远去,肆虐的洪水被完善的水利设施所征服时,连云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已然在脚下延伸。 20世纪30年代,随着陇海铁路的贯通和连云港港口的兴建,开创了连云港市现代交通的先河。如今它位于横贯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端,被称作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占尽东出西进、南来北往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连云港与海州湾附近的燕尾港、海头港、小厂港乃至石臼港等,构成我国未来大型的港口群体,形成以连云港为中心,通联世界的海、河、水、陆运输体系。 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它不会仅仅满足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所规划的那样,建成一个介于中国北方大港和东方大港之间的二等大港。它的目标是成为未来功用近似于香港的“小香港”,甚至是世界级枢纽港,带动江苏经济的巨龙腾飞。 连云港拥有独特的山海特色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宿城、花果山、秦山岛、东磊、锦屏山等风景旅游区。被史学界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的将军崖岩画,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汉代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以“九州崖佛第一尊”资格列入“中华国宝”行列。还有孔子相鲁会诸侯的夹谷山,伊尹结庐的伊庐山,子贡诵经的子贡山,历史悠久的海州古城,巍巍壮观的三元宫,玲珑典雅的徐福祠,雄峙千年的海清寺阿育王塔……构成了“海、古、神、幽、奇、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块神奇的土地,吸引了孔子登山观海、秦始皇巡游海上、鲍照弄诗锦屏、李世民驻跸宿城、李白云台山览胜。而吴承恩作《西游记》、吴敬梓写《儒林外史》、李汝珍撰《镜花缘》、海州才女刘淑曾书传奇均从连云港的海韵乡情中得到无尽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