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起名大师谢咏说:团圆不易,常回家看看 本文由“中国周易起名大师”谢咏老师推荐阅读,旨在分享世间美好文章和经验~ 通过分享,我们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因为一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有限;而世界之大,问题之多,常常超出个人的认知和解决能力;因此,谢咏老师希望通过分享,我们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见解,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文章部分素材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青年人的团圆是一种诉说;中年人的团圆是为了问候;而老年人的团圆却是为了离别之后的安息。——题记 每一次的分开都是为了久别重逢的团圆,每一次的相聚都能体会到那些极近微妙的情感融入地更加醇厚。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变成千丝万缕的丝线,连接着的不仅是羁绊更是无法摆脱的命途。 我曾幻想过无数次,当我的奶奶和她的两个姐妹时隔三十年的团聚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大家闲话家常,谈谈自己的女儿或者是儿子。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几个老人在见到的时候,竟然是哭着抱在一起。 那哭声像极了夏日的雷声。抽泣声里夹杂着大口大口的喘气声和模糊不清的字眼—妈妈。我那时不知道为什么引起她们共鸣的是她们的母亲,现在想来母亲是她们共同的羁绊吧。 我们这些小辈的孙儿是无法理解这种哀伤的。背井离乡,离亲万里,就算千里共婵娟也不能舒缓这种感怀,只会愈加浓厚,愈加深沉。是“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伤怀;是“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的无奈;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牵挂。 那天正好是清明节,冷气携带着绵绵的细雨弥漫开来,一座孤坟嵌在山窝里,野草丛生,荆棘盘曲的枝条将墓碑遮掩得严严实实。只有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来描写此情此景了。奶奶们又是大哭一阵,我想了太久,大概只有这种放纵自己的哭声才能纾解这种苦楚,这种数不尽的悲天悯地的哀伤。今日不仅是活着的人的团圆,更是活着的人和已逝的人的团圆。 还有一次团圆也让我记忆犹新,我在历经十年的求学之路的第一次回外公家。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夏蝉在绿茵里放歌,碧荷在微波里荡漾。我们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在那年的年末却传来外公病逝的噩耗。天崩地裂的感觉席卷而来,再有知觉的时候,眼泪已簌簌得流了满面。谁曾想那次的团聚之后竟要是永别。这团圆的喜悦现在想来是同着隐于深处的无尽的悲伤。 青年人的团圆是一种诉说;中年人的团圆是为了问候;老年人的团圆却是为了离别之后的安息。年迈的老人团圆不易。在将近大半个世纪才得来的团圆,比任何一次相聚都来的不易,他们的相聚没有多余的话语唯有两两相看的两鬓白发和日渐消瘦的躯体。 团圆不易,年轻的人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