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姓名学大师谢咏分享:中国人的取名字的时代特点 本文由“中国著名姓名学大师”谢咏老师推荐阅读,旨在分享世间美好文章和经验~怎么找谢咏老师起名,谢咏起名怎样联系,怎么联系谢咏老师手机(15918802009/微信) 通过分享,我们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因为一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有限;而世界之大,问题之多,常常超出个人的认知和解决能力;因此,谢咏老师希望通过分享,我们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见解,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文章部分素材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望历史,许多名字都烙下了时代的印记,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透过不同时代的姓名,去探究不同时代的人文氛围。 1.先秦姓名的淳朴自然 《白虎通义·姓名》讲:“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殷朝崇尚质朴,所以帝王直接以所生之日的天干命名。如太甲、盘庚、武丁等。 周代遵守着前面讲到的五名六避。取名一般按照人的身体特征、出生时的状况、周围相关物体等,没什么讲究。周公旦为长子命名为伯禽,伯即老大的意思,禽则是鸟类的总称。像是孔子名丘,就是因为头四周高,中间低像尼丘山而取名为丘。齐桓公名小白,郑庄公名A生,鲁成公名黑胧,晋文公名重耳,晋成公名黑臀,陈宣公名杆臼。周朝时期的姓名洋溢着质朴、随意,没有刻意雕饰,不求文雅,不避讳俗字俗事,自有一种纯真天然之美。 2.西汉姓名的豪放与进取 西汉建立者汉高祖刘邦打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常规,白手起家,联合一帮贩夫走卒,从一个市井之徒,一跃成为一代帝王,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汉高祖的丰功伟绩刺激了汉代人的英雄气概,激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想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汉代人的姓名中就非常强烈地反映了这种豪放与进取精神。 治国安邦的名字有:韩安国,字长孺,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和卫尉,与匈奴战败而死;张安世,字子孺,汉昭帝时为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宣帝时为大司马;赵充国,字翁孙,西汉大将,率军击匈奴,有功,封营平侯。尚英武,雄浑劲健的名字,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霸、威等字很常用。 3.东汉三国时单名的流行 读《后汉书》及《三国志》发现里面的人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单名。东汉的皇帝清一色全是单名:刘秀、刘庄、刘坦、刘肇、刘隆、刘枯、刘保、刘炳、刘缕、刘志、刘宏、刘协。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曹操等。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为了巩固统治,他用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和复古,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汉书·王莽传》记载:“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王莽下令实施二名之禁。 《汉书·王莽传》里还记载了,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还刻了三枚铜印,与舅舅合谋,准备谋权篡位,事情败漏后,王宗自杀。王莽仍对他做出惩罚,“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贬厥爵,改厥号,赐溢为功崇缪伯,以诸伯之礼葬于故同谷城郡”。这说明当时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是对其的处罚。由于王莽的法令,人们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成为了风气,一直延续到三国时代。 4.魏晋南北朝名字中的玄学色彩及“之”字的流行 两汉构筑的儒学防线到魏晋时崩溃,儒学式微,宣传老庄哲学的玄学乘机发展起来。玄学揭露儒学仁义道德的虚伪,抨击礼教对人的束缚,提倡人性解放,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两晋时“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黯六经”,“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阔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谈玄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士族通过谈玄甚至可以“累居显职”,而不善谈玄者,往往被人瞧不起。这一时期的人名也带有玄学的色彩,“元”、“真”、“道”、“玄”等字常入名。如,东晋大将桓温字元子,其子桓玄字敬道,大臣温娇字太真,将领刘牢之字道坚,此外还有王浑字玄冲,傅玄字休奕,刁协字玄亮等。 魏晋一些世家大族还喜欢用“之”字入名。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兴起,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深得民心。它宣扬的炼制仙药,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与世家大族的情趣契合,是很多人都信奉“五斗米道”。据史学大师陈寅烙先生考证,“之”字是五斗米道中用于道徒名字的暗记,因此笃信其道的门阀世族遂把“之”字作为人名,形成一时风尚,对整个社会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琅琊王氏第六代到第十代的人名中有: 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颐之、胡之、者之、羡之、彭之、彪之、翘之;七世有富之、稀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茂之、随之、伟之、越之、临之、望之;八世有陋之、肇之、祯之、静之、裕之、镇之、弘之、韶之、纳之、壤之、泰之;九世有悦之、夹之、攒之、异之、标之、唯之、遗之、硅之;十世有秀之、延之、舆之。 此外,还有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尚。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5.五代“彦”字的流行 五代时期封建政权割据,战伐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政治上的混乱导致道德的沦陷。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期,很多人都渴望成为挽救时局的杰出人才。以“彦”为名,就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心理。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尔雅·释训》曰:“美士为彦。”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五代史》卷中专门有一节“五代人多以彦为名”: 彦本美名,故人多以之为名,然未有如五代时之多者。唐末本有宰相徐彦若,左拾遗徐彦枢,供奉官史彦琼,宦官支彦勋,魏博乐彦祯,东川顾彦朗及弟彦晖、彦瑶。 其著于梁者,铁枪王彦章,人所共知也。然同时统兵大将又有谢彦章。此外则沧州卢廷彦,同州寇彦卿,鹿仔州李彦容,静胜军李彦韬,宣义军霍彦威,又沧州卢彦威,左龙武统军李彦威,都指挥使杨彦洪,蔡州刺史王彦温,大将李彦柔,左天武使刘彦圭,左仆射押牙王彦洪,杨刘守将安彦之,幽州骑将高彦章,蔡州军校张彦坷,雷满之子彦恭、彦雄、彦威。 唐、晋间有中书焦彦宾,供奉官刘彦瑶,宦官马彦圭,伶官史彦琼监门卫上将军王彦磷,兵马都监夏彦郎,皇城使李彦绅,宫苑使史彦容奕将李彦晖,龙嚷指挥使姚彦温,马步军使马彦超,枢密李虔徽之客边彦温步军指挥使桑彦稠,户部尚书韩彦晖,河中安彦威,义成李彦舜,安国杨彦询彰义张彦泽,昭顺姚彦章,镇州副使李彦坷,兴元副使符彦琳,郸州刺史白彦球,天平军副使李彦赞,河阳行军司马李彦询,灵州将王彦忠,东川董璋有将李彦剑,安重荣有将赵彦之,杜重威之子名彦超。 晋、汉间有泰宁慕容彦超,保大军张彦超,徐州王彦超,同州张彦赞,知安阳州符彦伦,丹州指挥使高彦询,如京使甄彦琦,监军杨彦朗、何彦超,先锋指挥使史彦超,步军指挥使宋彦箱,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沂州刺史房彦儒,汾州刺史武彦弘庆州刺史郭彦钦,登州刺史郭彦威,镇州副使李彦琦,元从度押牙苏彦存后宫都押牙李彦弼,貌州刺史常彦卿,徐州守御使康彦瑕,西京判官时彦澄保宁军都头刘彦章,安州军校武彦和,彰义张万进之子名彦球,同州指挥使成殷之子名彦璋。 汉、周间有符彦图、彦超、彦卿、彦饶、彦能,皆符存审之子,又尚荤奉御金彦英,监军李彦从,内客省使李彦群,左卫上将军崖彦坷,金吾卫上将军张彦成,水部员外郎韩彦卿,镇州副使赵彦铎。此皆见于薛、欧二史者。此外则刘守光有将史彦璋;杨行密有寿州将王彦威,军使彭彦章;南唐有寿州大将刘彦贞,楚州将张彦卿,袁州刺史袁彦章,徐知训有行酒吏刁彦能;南汉有大将伍,彦侍,指挥使暨彦赞,宦者许彦贞;北汉有辽州刺史傅廷彦,石州刺史安彦进;署有先锋使尚彦晖,招讨使高彦侍,副使吕彦坷,使价赵彦韬,客将王彦球、袁彦超;闽有学士廖彦若,楚马殷有左相姚彦章,大将姚彦晖、刘彦韬,朗州帅雷彦恭、彦雄,虔州将李彦图甚而辽有郸州刺史王彦徽,寰州刺史赵彦辛,武州刺史王彦符,牙校许彦钦党项亦有拓跋彦昭,威州有拓跋彦超;回鹃有首领杨彦询;南宁蛮有酋长莫彦珠,亦见薛、欧二史。至宋初尤烈,陈桥兵变,有军校罗彦琼、王彦异后有龙捷指挥使赵彦徽,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步军指挥使靳彦朗,晋阳巡检穆彦璋;伐北汉时,有防御使张彦进;伐南汉时,有部将冉彦衰;伐蜀时有部将高彦容、折彦赞;又杜太后之兄子彦超、彦硅、彦遵、彦钧、彦彬。 太宗时,尚有供奉官陈彦询,崇化副使阎彦进;征并州时,有尚食使石彦赞征契丹时,有沙州观察使杜彦硅,此又见于《宋史》者。统计五代至宋时名彦章者七人,彦超者十一人,彦威者七人,彦卿者七人,彦进者四人,彦 温、彦韬者各三人。竞相仿效,各以彦为名,亦一时风尚也。 6.宋朝姓名的老气横秋 宋朝是个重文德轻武功的时代,对内重用文臣而轻视武将,对外则一味地忍让靖和,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国运日益颓败,己经完全看不到汉唐时期那种豪放进取的雄壮气概。在学术领域,宋代理学十分发达。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理学摒弃了孔孟的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的进取心,转而重视自身人格的陶冶及道德的修养,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整个宋朝沉浸在寂寥与颓废之中。宋代人喜欢用“老”、“雯”、“翁”等表示年老的字眼入名,一方面是期望能够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就是这一时代精神的反映,宋代人的名字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像是撰写《东京梦华录》的孟元老,编撰《三朝北盟会编》的徐梦萃字商老,精于算术、历法的刘羲雯,诗人张舜民字芸雯,此外还有苏元老、王岩雯、徐荣雯、南安翁、陆游号放翁等。 清朝末年,严复翻译了赫青黎的《天演论》,一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之风在中国大地吹起。当时很多思想超前的读书人名字也有这种思想潮流的痕迹。如秋瑾字竞雄,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字竞存。 7.新中国时期姓名的政治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人们的取名用字。一个小小的名字却能鲜明地反映出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这一时期,人们纷纷为孩子取名或自己改名为建国、新华、国庆、爱国等,来表达对新中国的热爱,对新生活的向往。_50年代一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抗美援朝战争,使“抗美”、“援朝”这两个名字有了特殊的纪念意义。“跃进”、“超英”、“超美”等名字则深深地影印着20世纪_50年代末建设新中国的狂热。红卫、文革、卫东等名字又把我们带进了20世纪70年代那个一言难尽的时代。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人民陷入到一股政治狂热中,革命的风潮席卷全国的大街小巷。人们为自己的孩子取名活自己改名,好像以此才能表达出自己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毛主席的拥护。今天看来,似乎这些名字是那么浅薄和天真,然而,它却反映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难以忘怀的率真和社会风气的甘醇美好,它也记载着共和国足迹的曲折与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为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表现自我、追求个性、挑战传统的名字多了起来。有刘杨、冯郝、朱安等合父母二姓的名字,有丽娜、杰克、琳达、安妮等洋味儿十足的名字,还有赵C、李B等直接用字母命名的名字。这些不仅是对传统的挑战,更有继承。前者是爱情结晶的代表符号,后者表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观念更新。 文章来源~李庆花,中国姓名文化考略 《山东师范大学》20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