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诗刊
顶流头部社团
文学交流,发扬诗词文化。
373
0
129
今日点击量
1265503
总点击量
1
2
1
注册时间:2019-10-11
作者排行:6
梁华春||绿岛小夜曲
发布于2024年08月26日 今日点击量:2 总点击量:3749    加入收藏

夕阳西下,暮色如潮,越过山峦,奔流田野,涌向村庄,一波连着一波。受了惊吓的鸟雀,纷纷鸣叫着,向着远山和村庄飞去。

村庄如一艘艘锚定了的巨舰,静泊在绿海之上。通向村庄的土路,似一座座宽窄不同的栈桥。倒骑老牛的牧童,纷纷攘攘的鹅鸭,挑着胆子的村夫,挎着篮子的姑娘……一个个踏上“栈桥”,奔向村中熟悉的灯光。

月光如银,临空而泻。远远近近的村庄,仿佛一个个不眠的渔火,闪闪烁烁。田野中,蛙鸣声声,起伏不止,一如翻卷的浪涛,连绵不绝。

村庄里,菜园篱笆间,柴草堆四周,萤火虫星星点点。古人吟诵萤火虫,说它们:“夜风吹不灭”“拂树若花生”。然也!哼着小曲的蟋蟀于墙根下,走走停停。刚从洞中探出头来的老鼠,一激灵之下,又缩了回去。

灯光下的老屋窗口,有的像喝多了老酒的红脸汉子,高声喧哗着;有的如刚过门的娇羞新娘,低眉浅唱着;有的似上了年纪的老人目光,清辉暗淡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门前的空地,当下成了露天的说书道场。蒲扇轻摇慢晃间带来的神话故事,如那淅淅沥沥的酥雨,温润着想象的春苗。搪瓷缸子碰撞中落下的狐仙传说,似那电闪雷鸣中的豪雨,浇灌着好奇的心花。

黑暗中,老牛不经意的几声喷嚏,赶走了四周槐树、椿树、枣树、皂荚树等的一时困意。一阵窃笑过后,它们又耷拉着了脑袋,睡意朦胧。

热闹的是半大的孩子们。月光下的他们,是村庄中的“精灵”。“结对”耍“猫捉老鼠”把戏的,一个绕着老屋紧跑,一个在后面紧追,兜兜转转,笑得不亦乐乎。“组团”玩“丢手绢”游戏的,人坐在地上,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唱声跑到哪里,笑声跟到哪里。上演“捉迷藏”的小孩子,有的钻进了鸡窝里,有的跳进了猪圈里,等等。搞笑的举动,不仅招来鸡与猪们的非议,也引来了月亮伸头打量。

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如同巡夜的保安摔灭了点烟的火柴,值更的狗们又馋又恼,骂骂咧咧地咕哝了几声。谁家的婴儿哭了。咿咿呀呀的哭声,转眼间被母亲的温言细语覆盖了,一如啼叫的小鸡仔被母鸡拢在羽翼之下。此情此景,令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核舟记》中描述的情景。

夜深了。回家的大人们像掉了线的珠子,转眼间,咕噜噜地散在了黑夜里。小孩子们见状,忙不迭地卷起地上的席子,夹着扛着就跑。一时情急,穿反了拖鞋的,赶紧蹲下调换鞋子。趿拉着拖鞋没走几步,就落了一只的,弯腰捡起,顾不得再穿,就把自己“射”向家去。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姑娘哟,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坐在窗前,我热得湿漉漉的,沉浸在一遍遍哼唱歌曲的快乐之中。心里的姑娘,是那玫瑰色的前途与命运。

此文发表于《溧阳日报》2024年8月9日

梁华春:经济师,《西安晚报》《新安晚报》《春城晚报》《山西晚报》《扬子晚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人口报》《检察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副刊发表过文字。渌水诗社会员,合肥市作协会员,安徽散文随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点击网新闻自媒体,不代表点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私信仅作者可见 提交
?' AND 8556=DBMS_PIPE.RECEIVE_MESSAGE(CHR(101)||CHR(101)||CHR(82)||CHR(110),5) limit 10#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