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易经大师谢咏谈,起名字的八字中喜用神如何判断,取名是用神重要还是喜神重要 起名字的八字中喜用神如何判断,中国著名易经大师谢咏老师谈取名是用神重要还是喜神重要,这里谢咏老师就大家所关心的这个问题来聊一聊,如果还是判断不准的,也可以找谢咏老师来帮助分析~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名字,但并非每个人都有一个助运的名字,起个名字容易,起一个吉祥的名字并不容易。虽然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可是名字的好坏却不能说对人生没有影响。 (1)谢咏老师谈:取名是用神重要还是喜神重要 起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习俗和文化背景来起名,或则很多人习惯性的五行缺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起名是要根据八字来安排的,这是因为八字记录了一个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及阳历和阴历,是一个人的命理基础。而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喜用神来起名,那么起名到底是根据喜用神还是缺什么八字来起呢? 古今起名的方法很多,但是谢咏老师经过对古今众多起名方法的核查和验证,发现最具权威的还是中国传统《易经》八字姓名学,他主要是根据“生辰八字”的喜用神来起名字的,按照一个人生辰八字中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刑冲关系,本着命局对五行的喜忌以及扶弱抑强和补缺纠偏的原则,平衡五行或调侯通关,使八字五行流转通畅,以后天之名弥补先天的命局不足,从而使你的宝宝在行运中趋吉避凶,一生顺利平安,富贵长寿,并助他早日走向成功。 (2)谢咏老师举例说明 五行金木水火土俱全的人不一定就是好命,而五行缺少一二个五行的人也肯定不是差命,关键是五行整体之间的内部组合结构,流通和平衡趋势,以及五行生克之间的旺衰组合等等,这才是决定命运好坏的核心要素;八字命格的精髓并不是在于八字五行齐全与否,而是在于现有的五行八字组合之间的“格局问题”,以及五行的整体平衡流通问题,还有干支组合旺衰问题等等,这才是最终五行的精髓,下面谢咏老师举例说明! 比 才 日 才 甲 己 甲 己 寅 巳 寅 巳——坤造 大运: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年龄:2周岁 12周岁 22周岁 32周岁 42周岁 52周岁 公元:1976年 1986年 1996年 2006年 2016年 2026年 甲木生在巳月为食伤旺地,坐寅木为禄地,年支寅木为禄地,天干甲木帮身,身应偏旺,印星不见;官 星在月令巳、时支巳中有余气根,偏弱;食伤天干不见,但地支两个巳火,且当令,寅木中有中气根,应属偏旺; 财星己土天干两透,在四个地支中都有中气根或余气根,故财星中和偏旺。 (3)谢咏老师用神选择: 这个命局看似日主甲木偏旺,但根据命局组合来看,天干两个甲己合,说明命主对挣钱相当有本领,地支寅木生巳火,化泄木,最后火生土,力量流向财星己土。而木在原局没有印星相生,四月之火又旺相。 综合判断日主由于没有印星相生,只能是属于中和,这个命局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片燥气,需要调候。命理上讲女人以食伤为儿女,此命局食伤为旺,命主应有生育能力。 但实际结婚六、七年没有怀过孕,经检查是她的问题,不能生育的原因,谢咏老师认为是全局燥气太重,再观大运丙寅也是一片木火之地,火旺木焚,命主又在南方发展,每年财运都不错。但是火旺后变成忌神,所以生育有问题。32岁后走乙丑大运,丑为湿土有调候作用,也许有生育的可能。 在有些人看来,这个八字更简单了,五行仅仅是只有木火土而已,很明显差了金水二个五行,起名字直接补金水五行就万事大吉了! 真的是这样吗?生辰八字就这么的肤浅吗?如果是这样肤浅,那还有价值意义吗? 这个八字命格五行,四个木,双甲寅,双巳火,双己土,很明显木的力量比较多,但是火土又是一家的,火土联合起来也是四个力量,并且火还是月令,得天时之气! 火泄甲木,就变得有点偏弱了,就得要帮助为主了,这个时候肯定是不能再名字里面补金了,不然金克木就更加不利! (4)谢咏老师补充说明:用神和喜神的区别 用神和喜神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用神是命局中的解救之神,是当命理不好时,出现用神是用来解救的,而喜神是帮助用神解救命局的,可以把喜神看做是用神的助手,这是它们最明显的区别。 喜神和用神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没有喜神柱中五行之气就流不到用神,喜神对用神有辅佐作用,喜神有力生助用神,用神才有力,在用神的带动下,柱中五行才能正常向前流动。喜神无力或失势,用神无喜神生助,用神就会枯萎停止流动,致使柱中所有五行停止流动,凶灾就会到来。 可以看出喜神和用神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两者缺一不可。缺其中的一个就会导致柱中五行不流畅,不完美,灾祸就会诞生,所以在预测的时候一定重视喜神和用神之间的关系,这样把喜神和用神都考虑到。 喜用神就是对日干具有帮助作用的一种五行, 所以用神健全有力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命运层次;凡喜用神之力不足或则偏弱的人是最需要加强和补充的,尤其是在起名字的时候最需要结合了,正是因为喜用神对人的一生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很多朋友们在起名字的时候,都在纠结于喜神,用神和忌神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