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起名大师谢咏~天津各区县起名字的由来 天津起名大师谢咏分享天津各区县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天津起名字的大师谢咏老师是天津起名最好的大师,下面就是谢咏老师分享的关于天津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天津是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市井烟火的城市历史脉络到16个市辖区的深度解析,助您快速掌握天津的独特魅力: 天津之名始于明成祖朱棣。1400年,朱棣经此地渡河南下争夺皇位,后于1404年赐名“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并设天津卫作为军事要塞。三百年未改名,是中国唯一以“卫”命名的直辖市。天津1958年划归河北省,曾短暂为河北省省会(1958-1966),1967年恢复直辖市。1973年由河北五县(武清、静海、宁河、宝坻、蓟县)划归天津,形成今远郊五区。 1399年,朱棣挥师南下,选择天津三岔口渡河,并顺利攻取了沧州。经过四年的征战,他在1402年成功攻入明朝首都南京,坐上了皇位,并改年号为“永乐”。朱棣对当年争夺天下时三岔河口的重要地位赞赏不已,因此将此地赐名为“天津”,意指“天子渡津之地”,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谢咏老师简介★★★ 谢咏老师,男,现居重庆,当代易经传统文化研究者,著名姓名学起名家,易经风水和命理实战布局设计师; 谢咏老师是当代著名周易姓名学起名大师,一生致力于易经和姓名文化的研究运用,是新时代最具实力的八字命理和易经+姓名学家,擅长于易经风水布局,黄道吉日挑选,周易人生策划等;尤其是在姓名领域,谢咏老师通过对命理学和姓名学多年的研究运用,以及吸取古今经验精华总结,是真正地把八字精髓“喜用神+姓名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勘称姓名学的精髓和正统,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提升和帮扶作用; 谢咏老师撰写易经风水和命理以及部分姓名学文章,如《谢咏起名案例详解》系列,《四柱喜用神实例详解》系列、《谢咏老师八字实例详批》系列等系列等几十篇易经方面著作,不仅仅给易经姓名文化爱好者提供了非常大帮助,更是对发展和弘扬传统易经传统文化起到了完善作用,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网上搜索阅读~ 【 天津各区的分布与命名 】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天津各区的地理分布及其命名由来。天津共辖有16个市辖区,它们分别是: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以及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还有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和蓟州区。这些区划的命名,既体现了天津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反映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 【 和平区 】 在晚清时期,和平区的大部分地区被英、法、美、日等国开辟为租界。1956年1月,解放后的和平区由民国时期的行政一区正式更名为和平区。和平区是天津市的核心区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并经历了多次行政调整,见证了租界时期的国际化影响。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当时和平区属于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该区域划归天津县。和平区作为天津市的心脏地带,汇聚了该市95%的小洋楼,尽管其范围并未涵盖天津老城区。这里曾多次传出关于扩区的传闻,但至今仍未实现。 【 河东区 】 元代是漕运终点,屡次划为租界后,以妈祖庙和天津站为中心,历史底蕴深厚。元代,河东区的大直沽成为了南粮北运的终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区域屡次被划为不同的租界,并最终在1956年因地名而命名的河东区。在1966年和1968年,河东区的名称曾短暂改为东风区,但最终在1968年恢复了原名。该区域聚集了深厚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历史。 【 南开区 】 南开区因墙子河的挖掘而成,经过多次区划调整,以其丰富的教育历史和文化魅力闻名。1860年,随着天津的开埠,清朝廷为加强防御,决定在天津城外挖掘壕沟并筑起围墙,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当时天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为后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形成了现今所称的墙子河。在天津城外挖掘壕沟并筑起围墙后,位于老城西南角至壕墙之间的这片开阔地,被当地人称为“南开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区域最终演变为了繁华的南开区。 【 河北区 】 河北区,地处市区东北部,因位于海河之北而得名。这片区域在1952年才形成了完整的政区,当时称为三区。1956年,三区改名为河北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河北区是天津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底蕴与地理位置都显得格外独特。元代属武清县,经历卫城、州、府等体制变化,拥有丰富的外国租界和小洋楼群。在元代,河北区属于武清县,随着历史的发展,该区域多次更名,并划入不同的行政区域。到了1956年,因地处海河北侧,该区域更名为现在的名称。河北区拥有天津仅存的5%小洋楼群,其中尤以意式风情区为特色。 【 红桥区 】 红桥区,其名源于界内的子牙河上大红桥。这片区域在元代便已出现早期聚落,见证了天津的悠久历史。1949年天津解放后,红桥区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最终在1968年1月恢复了原区名。如今,红桥区已成为天津市区内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发源于三岔河口,经历多次区划变更,以大红桥命名,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红桥区内的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发源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区域的行政区划和名称也多次发生变化,最终在1955年因界内子牙河上的大红桥而命名为红桥区。 【 滨海新区 】 滨海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滨海新区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东丽区 】 东丽区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为燕国辖地。这片区域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最终在1992年3月更名为东丽区。如今,东丽区已成为天津市区内一处充满活力的区域。 【 西青区 】 西青区境内陆地成型始于唐代中、后期。这片区域在历史上曾是宋、辽两国的交界地带,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1953年西郊区成立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在1992年3月更名为西青区。如今,西青区已成为天津市区内一处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 津南区 】 津南区,这片位于天津市东南部的土地,面对着广阔的渤海,背靠着繁华的市区,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更是拱卫京畿的兵家要地。其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1月,当时津沽县与津南县合并,共同命名为津南县。随后,在1953年5月15日,津南郊区应运而生,隶属于天津市。到了1955年6月17日,津南郊区又改名为南郊区。然而,在1958年9月13日,南郊区被撤销,并与河西区进行了合并。幸运的是,在1962年2月1日,南郊区与河西区又重新分置。最终,在1992年3月6日,南郊区得以恢复原名津南区,并一直沿用至今。 【 北辰区 】 北辰区,其名源于《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个名字寓意着天津北部一颗璀璨的明星。 【 武清区 】 武清区,旧时为武清县,是华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关于“武清”这个名字的由来,《郡县释名》中解释道:“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更名为武清区。 【 宝坻区 】 自古便是商业繁荣之地。据考证,这里早在4000多年前便被开发利用,秦城遗址等古迹众多。金大定十二年,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这里被改为县。关于“宝坻”这个名字,"坻"字原读“chí”,意为水中高地。传说清朝乾隆巡游至此地时,误念为“dǐ”,自此,“宝坻”之名便流传至今。 【 宁河区 】 宁河区,在雍正九年(1731年)从宝坻析置出来。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记载:“蓟运河纵贯县境,时多水患,故县以宁河名。”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宁河县,设立天津市宁河区。 【 静海区 】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静海区的前身靖海县应运而生,其命名寓意着人们对安定太平的渴望,治所设在涡口寨,即今日的静海镇。在1973年8月1日,靖海县被划归天津市管辖。时至2015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津市静海县,取而代之的是静海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蓟州区 】 蓟州区,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无终子国,战国时又被称为无终邑。秦代时,该地区属于右北平郡,唐代则设蓟州。新中国成立后,蓟县一度隶属于河北省,直至1973年9月,它被划归天津市管辖,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