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易经取名大师谢咏说:为什么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渐行渐远 本文由中国著名易经取名大师谢咏老师推荐阅读,旨在分享世间美好,通过分享,我们可以见识不一样的世界,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 谢咏老师是国际著名姓名学大师,一生致力于易经姓名文化研究,擅长于易经风水布局,起名改名以及人生命运剖析,有困惑的朋友可以找谢老师来帮助排忧解难~ —文章部分素材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兄弟姐妹,本来应该是最亲近的人,毕竟他们身上流淌着同一父母的血液,是家庭中父母最爱的孩子,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他们总觉得,有人就有未来,所以,那个年代,即使家里再穷,也会多生孩子,虽然当时条件艰苦,父母仍然拼尽全力,吃尽苦头,也把孩子们都拉扯大,就盼望孩子大了,成家后,他们就可以儿孙绕膝,安享晚年了。 真正能实现这种愿望的家庭,其实并不多,有不少家庭,孩子没有长大结婚之前,孩子之间顶多是打打闹闹,如果有外人欺负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是会一股脑上去反击别人,保护自家兄弟姐妹。 然而,有不少家庭,兄弟姐妹长大,各自组建小家庭后,关系却变得日渐疏远,甚至有的兄弟姐妹之间,成了仇人,更有一些多兄弟姐妹的家庭,老死不相往来,相互见面后,比见了仇人都苦大仇深,这是为什么?其实,主要和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1)父母关系不好,家庭成员关系冷漠 不同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感情如何,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对感情的领悟和表达,有的家庭氛围比较好,父母感情好的家庭,擅长对孩子表达感情,孩子就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如果父母对孩子经常表达关心,让孩子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孩子就会从心底里觉得,兄弟姐妹之间亲近,是应该的,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各自结婚成家后,即使有点小矛盾,父母也会是调解矛盾的润滑剂,不至于让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变得僵硬。 但是,有的家庭父母关系就比较冷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对亲情就会比较淡漠,结婚成家后,也不会顾兄弟姐妹和父母,似乎从这个家里剥离开后,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虽然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成路人,但是,如果兄弟姐妹谁家有事,他们也不会尽心尽力去帮忙。 (2)财产分割不均,利益使然 不管什么时候,利益永远是考验人心的试金石,更是很多家庭矛盾的导火线,这个和家庭贫穷和富裕无关,而是利益分配问题,尤其是在重大财产,例如:房产,存款,拆迁款等分配方面。 也许父母觉得分配方式是正确的,但是,多子女家庭,每个人的想法总会不同,加上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做到让每个人子女都满意,他们就会对彼此有意见,觉得别的兄弟姐妹占便宜了。 我们老家隔壁的邻居王叔,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他们一家人关系水火不容,两家兄弟之间已经十几年不说话了,就连两个嫁到我们村附近的女儿,和两个哥哥也不来往了,逢年过节,王叔和王婶家里都冷冷清清的,每年大年初二或者大年初四,别人家里都是热热闹闹,大人小孩热闹非凡,但是他们家里却冷清至极。 两个女儿也是各自来父母家里送点东西就走,两个儿子之间不说话,也不一起到父母家里。 说起原因,还是当初分家时,两个儿子觉得父母分的庄子不合理,结婚置办的东西不一样,两个女儿为了两个哥哥结婚,出嫁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最后,四个子女之间都不亲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去年王叔去世,几个子女虽然参加了葬礼,但是全程都无交流,完全就是陌生人。 按说父母都年迈了,老父亲都去世了,兄弟姐妹都年过半百了,还有什么心结和疙瘩解不开呢,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但是,他们就是铁了心这样,之前的财产分配和利益的不均,成了他们心中解不开的疙瘩,即使村委会调解,还是没有一点作用。 (3)父母偏心 父母的偏心,就是一把利剑,会斩断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纽带,甚至让亲人变“仇人”。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希望能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在财产分配、照顾、关注等方面。然而,现实往往很难做到“公平”,尤其是在多个孩子的家庭中。 父母可能会因为不同的性格、兴趣、需求和经历,对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的偏爱或不同的关照,父母想要公平,却未必能做到真正的公平,甚至有时会在无意中偏袒某一个孩子,这样一来,那些没有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往往会心生不满,觉得自己被忽视或被不公对待。 尽管父母并没有恶意,但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兄弟姐妹之间的隔阂,长久以来,心里积压的不满和失望,最终会化作矛盾,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裂痕,尤其在父母年老或离世之后,这种裂痕很容易转化为深刻的疏远和敌对。 (4)距离阻隔,感情变淡 要是兄弟姐妹住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距离就成了亲情的大阻碍,住得近的兄弟姐妹,经常能碰面,感情自然深,可住得远的,只能靠打电话、视频来维持感情,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生分。 逢年过节,不能一块儿团聚,没法一起分享高兴的事儿和烦心的事儿,碰到难处的时候,也不能马上伸手帮忙,这种因为距离产生的疏远,让亲情慢慢降温。 回想小时候,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的日子,那多温馨、多美好。 可如今,因为距离,那份亲密无间的感情没了。 俗话说:“三年不走亲,是亲也不亲,这样,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相隔的距离远了。距离远就难见面,难见面就没交往,没交往就会慢慢地相互淡忘,分开的时间长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人也发生了改变。相互之间的感情,慢慢地就越来越淡了,早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见面的机会少了。有的逢年过节时,才能见上一面;有的几年、十几年都难得见上一面。最后,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平时联系得少了。相距太远,分开太久,很难见面,因此,平时也不想过多的联系了,这样,就导致三观不同,无话可说,感情自然而然就淡了 (5)生活轨迹分化 中年后和兄弟姐妹渐行渐远,在生活轨迹分化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人到中年,各自的生活轨迹差异巨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忙碌奔波,有的人为孩子学业四处奔走,有的人为工作晋升奋力拼搏,还有的人被家庭琐事缠身。 若想维系关系,就得在百忙之中抽时间,主动联系兄弟姐妹,问问近况,分享自身事情。 年轻时一同玩耍,中年却各忙各的,天南海北,联系自然减少,若还像从前不管不顾,不主动交流,感情必然变淡。善于维护亲情的人,总会在忙碌中抽空关心兄弟姐妹。 只有重视这份情谊,主动交流,才能在生活轨迹分化时,避免感情疏远。 (6)人老了,没有精力了 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有限,越来越不想对外交往了,很多事情都看淡了,都想通了,都看开了,只想过自己清静的小日子。 这个时候,觉得互不打扰、各自安好,才是最好的相处模式。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兄弟姐妹也是一样,都会渐行渐远,不管你们之间的关系再好,其结局都是一样的。 兄弟姐妹长大成人后,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各奔前程,各自工作后,为了在职场上谋得一席之地,为了有一份满意的收入,不辞辛劳,努力工作,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被工作占用了。 各自成家后,生儿育女,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往往自顾不暇。 如果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就更大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亲情。 如果遇到挫折或厄运,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还有时间和精力跟兄弟姐妹联系和来往呢? 只有经历与兄弟姐妹的这种变化,才能真正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关系疏远不代表不再是亲人,而是在不同生活中,以另一种方式牵挂彼此,别纠结于疏远的遗憾,多看看成长带来的收获。人生如同一趟列车,有人陪你走过一段,即便后来分开,那些回忆依然珍贵。 愿大家都能在这无奈中,找到内心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