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周易取名大师谢咏谈:宁波各区县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宁波著名起名大师谢咏老师分享宁波各区县起名字的由来,谢咏老师也是宁波周易起名最好的大师,下面谢咏老师就来和朋友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宁波各区县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通过对一座城市名称的了解和探索之后,我们更能够发现他的悠久历史,在这座城市里面,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和建筑,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在七千年前,这里孕育了辉煌的河姆渡文化,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起源。随着历史的流转,宁波的名称也经历了多次变迁。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它被称为“鄞”。到了春秋时期,这里成为了越国的领地。 秦朝时,宁波隶属于会稽郡,并分设了鄞、鄮、句章三县。到了唐代,它又改称为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并筑起了内城,这标志着宁波城市的正式建立。在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了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了鄞县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更名为宁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谢咏老师简介★★★ 谢咏老师,男,现居重庆,当代易经传统文化研究者,一生致力于易经和姓名文化的研究运用,是新时代最具实力的八字命理和易经姓名学家,擅长于易经风水布局,黄道吉日挑选,周易人生策划等;尤其是在姓名领域,谢咏老师通过对命理学和姓名学多年的研究运用总结,是真正地把八字精髓“喜用神+姓名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勘称姓名学的精髓和正统,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提升和帮扶作用,有这方面疑惑和需要的朋友们都可以找谢老师来帮助解决; 谢咏老师创作的《谢咏起名案例详解》系列,《四柱喜用神实例详解》系列、《谢咏八字实例详批》系列,以及谢咏老师《易经与运气》《命理与健康》《明星命理探索》系列等大量易经风水和八字命理方面著作,不仅仅给易经文化爱好者提供了非常大帮助,更是对发展和弘扬传统易经传统文化起到了完善作用,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网上自行搜索阅读~ 宁波市,这一名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其命名,源于古时宁波的居民们对海的敬畏与崇拜。在宁波的方言中,“甬”字与“泳”谐音,寓意着这座城市与海洋的紧密联系。这种敬畏与崇拜,不仅体现在了城市的命名上,更融入了宁波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宁波市名称的由来 古称“鄞”:在夏代,宁波被称为“鄞”,这个名称源于赤堇山,后来加上了邑字成为了“鄞”,唐代称“明州”:到了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宁波被设为明州,并辖有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其名称与四明山紧密相关,明代改称“宁波”:在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免与国号相冲突,朱元璋采纳了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根据“海定则波宁”的寓意,将明州府改名为宁波府。 简称“甬”:宁波的简称“甬”源于周朝。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有一座山峰的形状酷似古代的覆钟,因此被称为甬山。而这条江则被称为甬江,这一带地方也被统称为“甬”地,别称“四明”:由于旧宁波府管辖的会稽山文脉连绵不断,其主峰上四个穴洞透光如窗,被称为“四明山”。因此,“四明”也成为了宁波的另一个别称。 (1)宁波海曙区 海曙区得名源于其境内的古建筑“海曙楼”。这座楼阁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宏伟的建筑风格,为海曙区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清代起,“海曙楼”作为宁波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名称逐渐被广泛用作区域的代称。随着历史的推移,1949年11月,宁波城区成立了海曙区公所,这一举措标志着海曙楼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更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域的象征。到了1984年3月,海曙与镇明两区经过合并,正式定名为海曙区,这一变革进一步巩固了海曙楼在区域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宁波江北区 宁波市江北区的命名,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位于宁波市的西北部,地处姚江之北,与南面的海曙区、鄞州区隔江相望,因而得名“江北区”。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那时江北一带是句章古港的所在地,标志着宁波早期城市发展的痕迹。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随着明州(现今的宁波)的设立,江北地区被纳入其管辖范围,因其位于姚江之北,逐渐被人们称为“江北”。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江北地区正式设立为行政单位,命名为“江北厅”。1984年,在宁波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中,江北区得以正式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 (3)宁波镇海区 宁波市镇海区之名,蕴含着“镇守大海”的深远寓意,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那时,镇海地区便已成为抵御海患、保卫沿海安全的重要基地,唐代的军事要塞:在唐元和四年(809年),为抵御海患、保卫沿海安全,于鄮县东部的甬江口设立了军事要塞“望海镇”,其命名寓意着“望海而镇守”。这一举措,标志着镇海建制的正式开始。 1985年撤县设区:在1985年7月,镇海县被撤销,并设立为宁波市镇海区,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充分展现了“镇海”这一深厚的历史底蕴。 (4)宁波北仑区 宁波市北仑区的命名,与著名的“北仑港”紧密相连,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如下,地理特征与港口历史:在古汉语中,“仑”字蕴含着“条理、秩序”的深意,同时它也指代“山丘、高地”。北仑,这个坐落于穿山半岛的区域,三面被山峦环绕,一面朝向大海,其地形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与“仑”字所蕴含的山丘和屏障的意象不谋而合。 (5)宁波鄞州区 鄞州区之名,源于古老的“赤堇山”与“堇子国”的传说,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堇子国”与“赤堇山”: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述,夏禹时期曾存在一个名为“堇子国”的古老方国,其命名源自境内的“赤堇山”,现今位于奉化白杜一带。古时的“堇”字,原本是一种草的名称,后来在“堇”字左侧加上“邑”字旁,便形成了现今的“鄞”字。 宋代至现代的演进:尽管鄞州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它为宁波三江口地区奠定了深厚的行政基础,对宁波后世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宁波奉化区 宁波市奉化区名称的由来,主要受到以下三种说法的影响,这些说法都与“奉化”二字的深意紧密相连:命名来源与历史传承:在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奉化县设立时,它隶属于明州(现今的宁波)。当时的郡名即为“奉化郡”,而县名正是由郡名直接演化而来,意在遵循和奉行天子的教化。 (7)宁波宁海县 宁海县之名,其来历与“海静境宁”的深远寓意紧密相连,主要存在两种权威说法:宁海的设定与命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在灭吴后,为了稳固新拓展的疆域,将临海县北部和鄞县南部土地合并,新置一县。鉴于该地毗邻三门湾,且海域风平浪静,晋武帝遂以“海静境宁”为寓意,赐予此地“宁海”之名。 (8)宁波象山县 象山县之名,源于其境内一座酷似伏象的山峰,这座山峰象征着该地区的独特地貌与自然景观。因山得名:在唐神龙二年(706年),朝廷决定从宁海县东部以及鄮县(现今的鄞州区)南部沿海地区新设一个县,并将治所设在彭姥村(现今的丹城镇)。这个新设立的县,因其县城西北边有一座山峰酷似卧伏的大象,而被命名为“象山”,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9)宁波慈溪市 慈溪市之名,其渊源可追溯至两大关键要素: 孝道典故与地名:慈溪之名,源自东汉孝子董黯的感人事迹。传说董黯为了孝顺母亲,不辞辛劳,每日往返数十里,从大隐溪汲取甘甜的溪水献给母亲,这一孝行深深感动了后人,他们为了纪念董黯,将那条溪水命名为“慈溪”。 (10)宁波余姚市 关于余姚市名称的由来,存在多种说法,其中“山水合称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与认可: 多样命名传说:余姚地处江南,南有句余山(即今四明山),北有姚江(亦称姚水)。这一说法在民间广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