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白鹭文学社
名校社团 个人认证通过
上海海洋大学白鹭文学社,目前是学校以文学为媒介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交友的平台。
10
无权限
6
今日点击量
14262
总点击量
0
点评
0
评论
0
注册时间:2020-03-01
作者排行:38
佳作大赏 | 困境
发布于2020年05月07日 今日点击量:2 总点击量:1544    加入收藏
第十届“白鹭杯”二等奖作品欣赏——《困境》

本篇文章《困境》为第十届“白鹭杯”二等奖作品,白鹭君在此与大家共同欣赏这篇美文。

《困境》
作者:李其轩

过往高中所留下的诸多事物中,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一个立在教学楼旁的消防栓。

“什么是康德的物自体理论?这个消防栓存在于先验中的部分仅仅只是空间。你看消防栓是红色,是什么形状,这一切实质上却是来源于你的经验,是你主观意志在现实世界的一种认知投影。”

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非常随意的比喻。新的认知却必然是基于我们从前的认知萌生的枝芽,或从先贤的书籍中汲取养分,或从世间诸事的阳关中获得体悟。所谓的‘灵魂’,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步完善,开显出其独属于每个人本身的理解。

对外,灵魂于世俗间渐渐开显发散,而又于内心的方寸之间,成那波澜壮阔的大气象,与古今圣贤交心相谈,再于外付诸于实践,于日夜之间诚惶诚恐地躬行。

周国平谈孤独,谈的是孤独的不可避免性和其远离世俗的神圣性。他说灵魂是必然要独行的,唯有此,才能获得超脱于世俗、对于宏大的叙事思考所带来的史诗感体悟。或许对他来说,孤独是将灵魂脱离整体,回归自我的方式。

在他的笔下,灵魂的存在仿佛被刻画为一个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人有其局限性,死亡是理性必然的末日,这是灵魂面临的终结诘问。

他面临的是化身西西弗斯的加缪最振聋发聩的那声质问:“倘若我们的理性认知到人生的无意义是必然的,那自杀是否是尊崇理性者唯一的去路?”

所以他让灵魂投身于一种信仰,一种广泛的宗教情感体验,追求一种神圣性。将“追求意义”与意义本身作连接。

他将灵魂抽离在外,试图寻找到一个能够将自己作为客观的本体去思考的位置,去正视未知和已知的局限性本身。人的肉体和死亡等宿命的结局是已知的局限性,而未知的局限性则指涉了“元性壁垒”:当我们认知到其,其则陷入塌陷的思维盲区。但正因我们无法凭借内在简单的思考去接近认识到这层限制我们思维的因素,所以才称之为壁垒。我们只能谦卑地始终认为元性壁垒永远存在,而我们的思考永远有局限。

“未曾见过红色,必然不可知消防栓为红色。”

现在,灵魂是难以独行的。经验本质上就是信息,信息过载的当今,每个人的灵魂试图生长必然面临的困境成了处于过载的信息洪流中当如何自处。

网络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蛮横地打破了个人本应陷入思考的孤独黑箱。当下,独处已经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即使独处可能导致一种心理上的落寞,其本质却接近于情绪而非某种思考。

再者,灵魂的成长大抵是与肉体的成长不同的,他需要的不是时间而是阅历,是经验和信息。那么,忒修斯之船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应当如何确定,任一木板的更替出自于我们本身的意愿而非他人。

或许在这样的处境下,文学存在的必要性进一步得到了凸显。

我们在借文学和思考本身去追求灵魂独行的可能性。去规避被群体的思考卷涉其中的困境,在某些程度上,这是一种必然。我想,偏颇是断然无法行走的,灵魂只会绑缚于世俗亦或者困于内心的一隅之地。

要解决灵魂独行的诸多困境,需要在内心间构筑自身的尺度。重复推石头,困于一山之间的西西弗斯,所思所想,兴许更远于借虚拟看遍万千气象的我。

天道五十,天衍四十九,只求其一。




审核 | 白鹭文学社 陈俊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点击网新闻自媒体,不代表点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私信仅作者可见 提交
?' AND 8556=DBMS_PIPE.RECEIVE_MESSAGE(CHR(101)||CHR(101)||CHR(82)||CHR(110),5) limit 10#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