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名学大师谢咏
资深专家 个人认证通过
中国姓名学大师谢咏,中国权威姓名学大师,致力于易经姓名和改名字,采用命理核心五行取名改名,以及风水命理探索和运用,国内顶级的姓名学老师是谁谢咏,很有名气的取名大师谢咏(谢咏老师vx~399253845)~
1305
1
367
今日点击量
1676616
总点击量
0
点评
0
评论
0
注册时间:2020-09-15
作者排行:3
谢咏老师简介,台湾起名字的来历和含义
发布于2023年02月19日 今日点击量:2 总点击量:935    加入收藏

台湾取名字大师谢咏,台湾起名字的来历和含义

台湾取名字的来历和含义,台湾取名字大师谢咏姓名学转载,台湾起名字的由来和演变,台湾起名字的变化历史,相信很多台湾朋友都会对当地的起名文化和谢咏老师姓名学感兴趣,本文谢老师就来给大家来做个详细介绍,当然你如果是在姓名之起名改名方面遇到困惑的朋友们,都可以找谢老师为你研究~

本文由周易起名老师谢咏转载阅读,谢老师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台湾是名副其实的大陆岛,不是孤悬海外的无主岛,他是中国陆地大陆架上的附属岛屿,所以,我们讲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在地理特征上有历史依据的,不过那时的台湾就像初生的婴儿还没有名字。



我们常讲自古以来,这个“古”就是指有文字记载,关于台湾何时进入古代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他把天下分为“九州”,这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有文字记载,自战国以来九州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九州中的“扬州”统辖东南一域,包括台湾这个东海岛屿,台湾最早的原乡故土应该是古代中国九州的“扬州”,尽管当时长江以南大部还是化外之地,但毕竟台湾己经不是一个没娘的孩子!

01 谢咏老师:隋唐以前的海岛夷州

台湾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名称,可以追溯到《尚书?禹贡》的“岛夷”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夏朝和商朝时期,中原王朝的核心统治区域集中在黄河流域。周朝时期中原地区民族自称华夏,把华夏周围四方,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东夷泛指今天的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部分地区。

《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其意为:东南海岛上有夷人,穿着锦服,用竹器装着缀有亮贝的布料,带着橘柚特产,受旨命前来进贡,他们沿着长江大海,到达淮水泗水。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学家论证,这个“岛夷”就是指台湾,尽管名字听起来不太雅致,但有个乳名总比没有名字要顺溜!

公元280年西晋人陈寿编写的《三国志》,是历代文献中与台湾相关的首部正史,台湾开始有了一个叫“夷州”(亦作“夷洲”)的学名。书中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征夷州,得夷州数千人还。这是中国历史上大陆汉人首次开辟台湾的军事行动,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02 谢咏老师:隋唐至元为琉球

公元636年,唐代纂修的一部正史《隋书》问世,《隋书?流求国》和《隋书?陈稜传》记载,隋朝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偕海师何蛮入海求访异俗,到流求,言语不通,掠一人而返。

第二年,又令朱宽前往慰抚,流求人不从,取其布甲而返复命。

大业六年,隋炀帝再次派遣武贲郎将陈稜、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征伐,掳数千人而还。隋炀帝好大喜功,荒诞任性,在位时三次派兵征伐这个海上孤岛都无功而返,无果而终。一个弹丸之地、蕞尔小岛,一帮蛮匪流寇、乌合之众,还称得上叫什么“夷州”,太不认抬举,算个什么球!干脆就封他个“流求”(亦作“琉球”)吧!

从隋朝始至元朝,历朝官方都把台湾称作“流求”或“琉球”,也有称“瑠求”或“留求”。不管这“球”那“求”,这几个名字听起来都是别扭,权且当作起了个外号吧!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海外交往和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但唐代《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关于台湾的任何记载,大概是大唐盛世繁华至极,八方朝贡,亦或大唐王朝就没有正眼看上流求这个流散在外的荒芜野岛,亦或流求岛上大小部落自感惭愧无奇货可贡的自卑心理作祟。

总之,大唐王朝无台湾。宋朝蒙古外族入侵,山河破碎,北宋王朝命悬一线、自顾不暇,南宋政府割据江南、偏安一隅。



03 谢咏老师:明清以后的台湾

明清时期是西方列强海上称霸、日本倭寇祸患频繁时期,也是我们海疆防备弱化、海洋发展倒退时期,更是东南沿海多灾多难、台澎地区战火纷飞时期,大明王朝276年16位皇帝,有个祖传的共性毛病就是太任性。

明洪武开国之初,实施海禁政策,迁澎湖居民至漳、泉,废巡检而墟其地。台澎地区海盗泛滥和倭寇猖獗,台湾成为海上武装集团的集结地和海外贸易的中转站。明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航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国家财竭力尽,但一水之隔、近在咫尺的台湾却视若弃子,无人问津。

明万历帝在位40余年期间,东南沿海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不是明朝政府军队,而是海商海盗集团,给西方海上势力东进扩疆殖民提供了可乘之机。

16世纪中期,葡萄牙探险船航行去日本时经过台湾海峡,葡萄牙人看见海面上一处高山峻岭、绿林密布甚为壮观,犹如仙岛,惊呼“ Ilha Formosa”,葡萄牙语意思是“美丽岛”,这是欧洲人给台湾取了个洋名,称为“福尔摩沙”。但美丽岛进入世界之窗,带来的不是美丽,而是灾难。

荷兰人率先登岛占据台湾南部,西班牙人不甘示弱占据台湾北方,后被荷兰北伐驱离,自此荷兰殖民统治台湾38年,直至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人在台湾大员筑城建堡,修建了热兰遮城(今台南安平古堡),普罗汶蒂亚城(今台南赤嵌楼)。此外西班牙人在北部建筑了圣萨尔瓦多城堡(今基隆和平岛),在淡水河口修建了圣多明哥要塞,台湾己经是个欧洲化的台湾。



“台湾”首次见于明万历年间的《蓉州文稿》:“万历间,海寇颜思齐有其地,始称台湾。”这里所指的台湾,就是指海盗盘踞的台湾中部大员一带,也是荷兰人占据的政治和商业中心,不是明朝所指的全岛名,荷兰殖民时期,明朝廷称台湾为“东番”,泛指土著部落居住的地方,分为土番和野番,土番意为居住在平原的部落,野番意为居住在山地的部落。

“东番”这个名字明显带有矮化的意思,我大明王朝的各个“藩地”都是雄踞一方,富甲一地,你们西洋人抢占据守的都是山野土人居住的荒芜“番地”,我不稀罕,不值一提,这一点也能反映明朝太任性的性格使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荷兰人普罗文蒂亚城改为东都明京,并设一府二县,即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1664年其子郑经把东都改称东宁,并撤县改州。直至清朝初期,“台湾”作为官方名称开始使用。

1684年施琅《陈台湾弃留利害疏》:“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隔离澎湖一大洋,水道三更余遥。……台湾一地,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也。”

康熙帝谕旨曰:“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下诏决定把台湾并入大清版图,并设立一府三县,即台湾府,所属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大名鼎鼎的“台湾”作为行政地区名称,在康熙王朝一统江山的凯歌中走上中国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点击网新闻自媒体,不代表点击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点击网站底部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私信仅作者可见 提交
?' AND 8556=DBMS_PIPE.RECEIVE_MESSAGE(CHR(101)||CHR(101)||CHR(82)||CHR(110),5) limit 10#
分享按钮